环卫设备展了解到,自从2019年7月上海正式实施强制垃圾分类后,过去近4年时间里,垃圾分类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,从46个重点城市开始先行先试,逐渐覆盖了全国300多座地级以上城市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底,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平均覆盖率达到82.5%,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53万吨,焚烧处理能力占比77.6%。
环卫设备展从前端来看,垃圾分类的强制推进利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发展。从运输端来看,现行准则要求生活垃圾投放、分类运输,严禁先分后混,环卫车辆需求有望提升。从末端处理来看,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短期内可能导致垃圾焚烧需求量的降低,但焚烧质量提高,有望拉动焚烧产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。
垃圾分类,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、投放和搬运,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。
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,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,降低处理成本,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,具有社会、经济、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。
垃圾在分类储存阶段属于公众的私有品,垃圾经公众分类投放后成为公众所在小区或社区的区域性公共资源,垃圾分类搬运到垃圾集中点或转运站后成为没有排除性的公共资源。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,大多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、产生量,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等来进行分类的。
垃圾分类处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
环卫设备展了解到,相关研究指出,绿色低碳发展不只是经济社会的发展,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。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、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,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,由此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,中国绿色低碳发展势在必行。
近年来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深入推进,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已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,居民小区平均覆盖率达到82.5%,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。福建、河北、山东等20个省份,上海、广州等173个城市,都出台了地方性法规、政府规章。
企查查数据显示,我国目前与垃圾分类处理相关的在业、存续企业一共有39.0万家。从地区分布来看,山东省、江苏省和河北省垃圾处理相关的企业数量最多,其中山东省以4.5万家的企业数量位居第一,江苏省、河北省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,企业数量为3.5万家和3.3万家。
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水平的提升,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攀升,与垃圾处理相关的企业数量也逐年增长。2020年1月至4月,我国垃圾处理相关的企业注册量为3.4万家。其中三月份注册量为1.1万,环比上涨444.2%;四月份注册量为1.4万,环比上涨28.8%。去年同期(2019年1月至4月),我国垃圾处理相关的企业注册量为3.1万家。
据不完全统计,实施垃圾分类以来,46个重点城市,垃圾分类覆盖率超过85%;现已完成垃圾分类立法工作的城市有38个;开展垃圾分类项目招标城市174个;标段数量高达3455个,中标企业共1375个;垃圾分类年费总额高达88.57亿元。
随着各大城市接连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,中国已经逐步进入垃圾分类“强制时代”。加上“智慧城市”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化,依托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,垃圾分类迎来了“电动化”、“智能化”的创新革命,垃圾分类处理产业也在逐渐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。同时,随着我国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得到充分应用,“互联网+垃圾分类”将为这个行业带来新的可能,为垃圾分类注入新活力,也将成为我国垃圾分类行业发展的新方向。
环卫设备展了解到,《“十四五”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》提出,到2025年底,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%左右,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70万吨/日左右,基本满足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、分类转运、分类处理需求,并鼓励有条件的县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。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/日左右,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65%左右。由此可见,2023年内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覆盖率仍需提高,对照2025年目标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也有进步空间。
以上是环卫设备展小编带来的垃圾分类相关资讯,如果您对这个行业感兴趣,欢迎到来参观交流。
来源:中研网